北京市延庆医院

内网OA | 手机版
正在获取日期...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优质服务】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心胸外科成功完成首例经胸超声引导下巨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作者:王宁 来源:心胸外科 发布时间:2024-03-29 14:26:27
字号:
+-14
浏览次数:

“我悬着的十几年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谢谢张喆主任,谢谢照顾我的医护人员!”71岁的李奶奶在出院前感激的说。

10余年前,李奶奶因活动后出现气急、胸闷等症状就医,诊断为房间隔缺损这种先天性心脏病。出于对开胸手术的恐惧,最终,李奶奶选择了保守治疗,“默默地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乃至于现在走不了几步就气喘吁吁,稍有“着凉”就感冒咳嗽。“看到母亲难受的样子,我们太心疼了,必须救她。”李奶奶的女儿心痛的说。但由于老人对手术的恐惧,在辗转就诊于多家医院后,李奶奶仍没有下定治疗的决心。

在得知北医三院心脏外科专家张喆医生在延庆区医院出诊,并成功开展多例“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介入手术后,患者家属抱着试试的看的心理找到了张喆主任。经过详细的检查,考虑到李奶奶对“开胸手术”的恐惧,张喆主任考虑通过微创“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李奶奶在得知不用“开胸”又没有放射损害,仅需“局麻”的情况下就能治疗自己几十年的“顽疾”,心情十分激动,手术意愿十分强烈。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由于李奶奶房间隔巨大缺损、心脏增大、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心律失常,还伴有其他基础病。通过不“开刀”治疗,不论是对患者还是术者,这都是巨大的挑战。住院后,在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李奶奶的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终于具备了手术条件。

“超声引导下房间隔闭封堵”不仅不会造成传统“开胸”手术的巨大损伤,也不会造成一般“CT引导下”介入手术的辐射伤害。患者在意识清醒下仅需局部皮肤麻醉,通过一根笔芯粗细的导管即可完成手术。但这项手术对术者与超声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与配合要求,其手术风险并不亚于开胸手术。超声科医生就是术者的眼睛,手术的安全进行需要术者的双手与“这双眼睛”的完美配合,不然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直径28mm的巨大缺损,对于房间隔来说,就如同一扇没有安装玻璃的“落地窗”。如何将一枚像对扣在一起如同喇叭花大小的“封堵伞”“严丝合缝”的封闭这个缺损,需要术者十分精细的操作。手术过程是紧张而有条不紊的,张喆主任也在每次操作后都关切的询问李奶奶有没有不舒服,在经过数次调整后,终于将“缺损”封堵成功。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为了保障李奶奶的安全,张喆主任与心胸外科的医护人员在术后依然密切关注着病情变化。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李奶奶平稳度过了围手术期。通过超声心动检查,增大的心房、心室较术前形态得到明显改善,李奶奶多年的“心病”终于治好了。

近几年,作为延庆地区唯一一家开设心胸外科的医院,心胸外科在张喆教授的带领下,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开展“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多项新技术,治愈心脏病患者近百例。此次“经胸超声引导下巨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医院巨大房间隔缺损先心病介入治疗的空白,体现了心胸外科医疗团队的成长与救治能力的提高,标志着医院诊疗技术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心脏病患者的救治再添福音。

图片12.jpg

知识链接

房间隔缺损(ASD)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左、右心房之间遗留的孔隙。缺损直径3-6mm为小缺损,6-12mm为中等缺损,大于12mm为大缺损。房间隔缺损病人自然病程与缺损的类型、分流量大小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心脏畸形有关,病人多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除易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外可无症状,活动亦不受限制,一般到青年时期才表现有气急、心悸、乏力等。40岁以后绝大多数病人症状加重,并常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衰表现,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手术死亡率低于1%。手术后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病人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其长期生存率与正常人对比无显著差异。成年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或肺动脉高压者,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有时尽管成功接受了手术修补,已有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依然存在,但病人心脏功能可得以改善,其长期存活率也明显高于未手术病例。

文/心胸外科 王宁


上一篇: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组织召开2024年二季度北医三院对口支援欢迎会

下一篇: 【健康科普】如何解读TCT及HPV报告

相关文章|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