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治
持久免疫控制对慢乙肝治疗意义重大
正确认识慢性乙肝:免疫介导疾病
从疾病的源头来看,慢性乙肝是免疫介导的疾病。通俗的讲,慢性乙肝是一场机体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的战争,双方惨烈厮杀后,给肝脏留下的断壁残垣,大批 肝细胞受损、死亡。如果战争愈演愈烈,旷日持久,就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正确认识了慢性乙肝的本质,在治疗时一定要重视“免疫”的重要作用, 拿起激发“免疫”的武器获得持久免疫控制才是取得乙肝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介绍说:“持久免疫控 制的状态是指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疗停药后,机体免疫系统仍然能达到持久应答状态,能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维持持久的e抗原转换,让疾病不复发,同时有望实 现乙肝表面抗原的转换。这种状态是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目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双管齐下治疗乙肝:有限疗程,持久控制
目前的慢性乙肝药物中,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长效干扰素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另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具有抑制病毒DNA复制的作用。 在机体免疫系统和乙肝病毒的厮杀战里,核苷(酸)类似物的作战方针是降低病毒的数量,服药期间能够抑制病毒,一旦停药,疾病便会卷土重来,因此需要长期服 药,而又面临病毒耐药的问题。而长效干扰素则是双管齐下,一方面降低病毒数量,另一方面更是针对疾病的源头,激发机体的免疫能力,这样在有限疗程结束以 后,仍然能够长期控制疾病,不会死灰复燃。
香港中文大学肝脏护理中心主任陈力元教授解释说:长效干扰素治疗能够在有限的疗程内,抑制乙肝病毒的同时,调节慢性乙肝患者自身的免疫,带来长期益处,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研究数据显示(参考资料1.2):对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结束后半年获得 HBeAg血清转换的比率为32%,结束1年时升高至42%,进而有望获得表面抗原的清除和转换。针对干扰素的优势患者,即病毒数量相对较低而转氨酶较高 (在5-10ULN)的患者, 停药6个月后的HBeAg血清转换甚至高达61%;对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应答率(HBV DNA 10,000 cp/ml)为43%。
陈力元教授还分享:在临床上对于年轻、女性、初治、病毒载量低、肝脏处于免疫清除期,且有生育需求的慢性乙肝患者,无论是e抗原阳性还是e抗原阴性, 都是干扰素的优势患者,应该首选长效干扰素治疗,有望在有限疗程内实现持久免疫控制,达到e抗原和s抗原的清除和转换,真正实现停药后不复发,摘得慢性乙 肝治疗的金牌。
早期预测疗效:e/s抗原的定量监测
很多患者在慢性乙肝治疗过程中都希望能够定期观察疗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教授介绍道:HBeAg血清转换标志着疾病进 入免疫控制期,S抗原水平或血清转化表明机体对病毒的免疫控制,处在免疫控制期的患者S抗原水平最低,患者长期处于免疫控制期可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比例,提高长期生存率,同时也有利于实现S抗原的清除,增加慢性乙肝真正的治愈的机会。因此,在实现免疫控制的过程中,定期检测e/S抗原可以帮助医生和 患者早期预测疗效。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陈小苹教授也分享:研究证实(参考资料3):治疗24周后患者的 HBsAg水平可以指导利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实现持久免疫控制。如果S抗原水平明显下降,提示继续治疗疗效较好,预后良好,一方面可以鼓励患者 坚持全程治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确定早期应答或延迟应答的患者,为下一步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编后语:在慢性乙肝治疗的战役中,利用长效干扰素实现免疫控制,从而可以使患者牢牢掌控主动权,一鼓作气,夺得战争最终的胜利,让更多患者有望突出慢性乙肝的重围,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1. Lau et al. New Engl J Med 2005
2. Lau et al. EASL 2006
3. Piratvisuth, et al.APASL 2010
上一篇: 春节过后老胃病如何自我调理
下一篇: 生活好了 为啥糖尿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