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健康知识宣传】带您了解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
秋冬季节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除了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也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元凶”,尤其对婴幼儿风险更高。家长及时了解相关知识,能更好守护孩子呼吸健康。

一、什么是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发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颗粒呈球形或丝状,靠包膜上的特殊蛋白入侵孩子呼吸道。
多数大龄儿童感染后症状类似普通感冒,但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 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更易出现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症状,需重点关注。
二、儿童感染RSV后有哪些表现?
儿童感染RSV后,症状会随呼吸道感染部位不同而变化,婴幼儿症状通常更明显,具体如下:
呼吸道部位 常见症状和表现
1.上呼吸道:发热、鼻塞、流涕、频繁咳嗽、声音嘶哑、眼睛发红(结膜炎),部分孩子可能引发中耳炎,出现哭闹、抓耳朵等表现;
2.下呼吸道:喘息(呼吸时发出“喉鸣”或“哨笛音”)、呼吸急促(婴儿每分钟呼吸超50次)、呼气费力(肋骨间或锁骨上凹陷)、吃奶时因呼吸不畅导致喂养困难,严重时可能引发毛细支气管炎、肺炎;

三、儿童容易通过哪些途径感染RSV?
RSV传播能力强,儿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感染:
1.呼吸道飞沫传播:家长或他人若携带病毒,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被孩子吸入,就可能引发感染。
2.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附着在玩具、餐具、门把手、家长的手等物品表面,孩子接触后再摸口鼻、揉眼睛,会让病毒“趁虚而入”。

四、如何帮孩子预防RSV感染?
1.做好环境与物品清洁:RSV对高温和消毒剂敏感,用55℃以上热水清洗孩子的玩具、衣物,或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擦拭家居表面(如桌子、婴儿床围栏),可杀灭病毒。
2.减少病毒接触机会:RSV高发季,尽量避免带孩子去游乐场、超市等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若家人感冒、咳嗽,需与孩子保持距离,接触前务必洗手、戴口罩。
3.强化手卫生习惯:家长每次抱孩子、喂饭前,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20秒以上;孩子会抓握后,可在家长帮助下用儿童洗手液清洁小手,避免“手口传播”。

五、孩子疑似感染RSV,该怎么做?
目前针对RSV尚无特效药,且婴幼儿症状可能快速加重,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持续咳嗽、呼吸急促、吃奶困难等疑似症状,务必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儿科或儿童呼吸科就诊。
医生会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孩子年龄、症状严重程度,采取退热、缓解喘息、补液等对症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症状加重。
文/儿科 路明远





京公网安备 1102290200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