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医院

内网OA | 手机版
正在获取日期...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健康知识宣传】发现肺结节不要怕,胸外科医生为您来解答

作者:王宁 来源:心胸外科 发布时间:2025-11-06 13:38:00
字号:
+-14
浏览次数:

“医生,我体检查出肺结节,是不是得了肺癌?”在胸外科门诊,这样的疑问每天都在重复。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4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已达50%左右。但事实上,肺结节并非“肺癌信号”,90%以上的肺结节为良性,盲目恐慌反而不利于健康管理。

图片1.jpg

首先要明确,肺结节是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阴影,并非独立疾病。其成因多样,最常见的是炎症愈合后留下的“疤痕”,如肺炎、肺结核治愈后的纤维化结节;其次是良性肿瘤,如错构瘤、脂肪瘤等;少数情况下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2025年《中国肺结节诊治指南》特别强调,不能仅凭“有结节”就判定恶性,需结合多维度特征综合判断。
一、哪些结节需要重点关注?指南给出了明确的“高危信号”

1.从大小来看,直径<5毫米的微小结节恶性概率仅0.6%,而>8毫米的结节恶性风险显著上升,>10毫米的实性结节恶变概率可达33%-60%。

2.从形态上,边缘不规则、有毛刺、分叶状,或出现空泡征、  血管集束征的结节,需高度警惕。

3.密度方面,混合磨玻璃结节因含有实性成分,恶性概率(约30%-50%)远高于纯磨玻璃结节(约10%-20%)和实性结节(约7%-10%)。

动态变化是关键指标,随访中结节体积增大20%以上、实性  成分增加,或出现胸膜牵拉征等新征象,需及时干预。

图片2.jpg

二、查出结节后该怎么办?指南推荐“分层管理”策略

1.低危人群(无吸烟史、无肿瘤家族史、结节<5毫米)每年复查一次胸部CT,连续3年稳定可延长至每2年复查。

2.中危人群(结节5-8毫米,或有吸烟史等危险因素)首次复查间隔3个月,若稳定则改为每6个月复查,持续2年。

3.高危人群(结节>8毫米、混合磨玻璃结节,或有肺癌家族史)需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如PET-CT评估代谢活性,或穿刺活检明确病理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复查建议选择同一家医院,使用相同设备,便于医生通过影像对比精准判断结节变化。

图片3.jpg

三、治疗方面,并非所有结节都需“一刀切”

1.对于<5毫米的良性结节,只需定期随访

2.对于直径>10毫米的恶性或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胸腔镜微创手术是首选,创伤小、恢复快,早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3.近年来微波消融、射频消融等微创技术也日趋成熟,对位置特殊或不耐受手术的患者,5毫米以下磨玻璃结节完全消融率达98.2%,疗效与手术相当

4.预防胜于治疗。指南特别强调,戒烟是降低肺结节恶变风险的最有效措施,吸烟人群肺癌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10-20倍;同时要避免长期暴露于油烟、粉尘、空气污染环境,室内定期通风;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

图片4.jpg

总之,肺结节是“常见病”而非“绝症信号”。面对结节,既不能掉以轻心,也无需过度焦虑。遵循专业医生指导,做好定期随访,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就能实现对肺结节的科学管理,守护肺部健康。

文/心胸外科 王宁

上一篇: 【健康知识宣传】带您了解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

下一篇: 【健康知识宣传】科学防流感,健康常相伴——延庆区医院开展世界流感日主题宣传及义诊活动

相关文章|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