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健康知识宣传]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开展“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科普宣传及义诊活动
2025年9月21日是第32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旨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作为三级综合医院,是延庆地区治疗老年期认知障碍疾病的主要医疗机构,神经内科于2022年获批国家“记忆障碍防治中心”。9月21日,延庆区医院开展“早防早治,守护认知”主题健康科普宣传及义诊活动。活动现场,神经内科医护人员通过询问病史、认知量表评估、认知康复指导等互动形式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初步筛查,并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问题进行解答。
神经内科主任赵婷奕到井庄镇三司村开展了“守护记忆,呵护脑健康”健康宣教活动。活动以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为核心,重点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信号及早期预防。
【知识链接】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 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记忆力、认知功能以及行为能力的逐渐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50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尤其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全球有超四分之一的患者在中国,平均每20个中国家庭中,就有1人受到阿尔茨海默病困扰,每4位80岁及以上老人中,就有1位患病。
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10大早期症状(征兆),有助于早期提醒和发现阿尔茨海默病。
1.记忆力衰退。尤其是近记忆力的衰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2.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阿尔茨海默病能让曾经的“家务小能手”不见了。
3.语言表达障碍。患者经常忘记简单的词语,或者话到嘴边缺不知道如何表达,又或说出来的话让人难以理解。
4.搞不清时间和地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常迷路,记不住日期,甚至有分不清楚白天和黑夜。
5.判断力受损。阿尔茨海默病会让人丧失对一些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例如花很多钱去买根本不值钱的东西,或吃已经不新鲜的食物,又或会横冲直撞的过马路。
6.理解力下降。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与人交流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障碍,跟不上他人的交谈思路。
7.将物品或钱错放在不恰当的地方。例如,水果放在衣柜里,袜子放在餐桌上……总把东西放错地方,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大征兆。
8.情绪或行为改变。无缘无故的情绪涨落,或者情绪变得淡漠、麻木。
9.性格改变。糊涂、多疑、害怕、易怒、焦虑、抑郁……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10.兴趣丧失。有的患者能在电视机前呆坐好几个小时,又或者长时间的昏昏欲睡。
阿尔茨海默病甚至会偷走一个人的爱好,让人对以前的喜好不再有兴趣。阿尔茨海默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研究表明,通过积极干预生活方式,高达45%的痴呆症病例可能被预防或延迟发生。预防并非老年后的“亡羊补牢”,而是一项贯穿一生的系统工程,甚至可以从中年,乃至30岁就开始。
14个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1.LDL-C水平过高:监测并治疗中年期的LDL-C水平过高。2.视力丧失:及时筛查视力并积极治疗。3.高血压:预防或降低高血压,从40岁起将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及以下。4.糖尿病:积极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5.肥胖:保持健康的体重、及早开始治疗肥胖,这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6.过量饮酒:提高对饮酒危害的认知,减少酒精摄入。7.抑郁症:积极治疗抑郁症。8.吸烟:减少吸烟或戒烟。9.缺乏身体活动:鼓励多锻炼和参加体力活动,更不容易罹患痴呆。10.教育程度较低:努力获得高质量的教育,鼓励中年人从事有助于刺激认知功能的活动,保护认知功能。此外,所有儿童都应接受教育,因为长期的教育是有益的。11.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的老人可使用助听器,减少接触有害噪音,降低听力损失。12.创伤性脑损伤(TBI):新证据表明接触性运动可能造成TBI,因此,对于需要接触头部或骑自行车等活动,应使用头盔,保护头部,同时避免在TBI后立即开始运动。13.不常社交:优先考虑对老年人友好和支持力度大的社区,多参加社区活动,多与他人沟通,减少社会隔离。特别是中年(18~65岁)和晚年(>65岁)个体更应保持认知功能、身体和社交活动。14.空气污染:减少暴露于空气污染的机会。 从今天起,拥抱健脑生活方式,关注您的早期信号,做到健康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如果您也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建议您到医疗机构的神经内科或者记忆门诊就诊。 守护记忆,就是守护生命的尊严与温度。让我们共同行动,关注认知健康,践行“早防早治”理念,用科学与关爱,为每一位老人照亮认知之路,守护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之光。
文/ 神经内科 张迪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