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医院

内网OA | 手机版
正在获取日期...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两院合作 让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重燃生活的希望

作者:姜佩瑜 来源:骨科 发布时间:2025-04-07 09:44:44
字号:
+-14
浏览次数:

近日,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简称区医院)骨科医疗团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专家孙卓然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开展首例“后路经关节突胸椎管环形减压+固定+融合术”,为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解除困扰许久的病痛,重燃生活希望。

回忆起患病的过程,40多岁的丁先生言语中带着无尽的痛苦与折磨。一年前的清晨,丁先生起床时突然感觉脚底发麻,就像不小心碰到了“麻筋儿”。起初,他没太在意,想着可能是暂时的不适,便去社区医院开了些营养神经的药。然而,这些药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适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从最初感觉走路发飘,到每走一段路,双腿就沉重得像灌了铅,必须蹲下歇一会儿才能继续前行。这种身体上的变化,让丁大哥心里充满了不安与焦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不敢想象自己倒下后,这个幸福的小家庭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满怀忧虑的丁先生走进了北京市延庆区医院执行院长、北医三院骨科专家吕扬的特需门诊。吕扬院长为丁先生进行了细致的身体检查,并结合影像学结果,初步判断为胸椎管狭窄症,建议住院进一步治疗。

住院后,骨科医疗团队在为患者进行更为详细的问诊和查体时发现,丁先生的症状虽然大部分与胸椎管狭窄症相符,但也有一些不太符合的地方,比如,大腿肌肉明显萎缩。在医生详细的解释下,丁先生了解到,人体从大脑发出指令到身体接收指令,这一“信息电缆”上的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大腿无力、下肢麻木,常见的周围神经病也会引发类似症状。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出现了。

图片6.jpg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区医院立即组织多科室协作联合会诊,邀请北医三院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神经科等多位专家共同研讨,最终明确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并建议完善肌电图等相关检查。

治疗上,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鉴于患者已经出现明显的下肢麻木和间歇性跛行症状,手术治疗是更为合适的选择。由于胸椎管原本就比较狭窄,里面的脊髓又十分“娇贵”,手术风险高,难度非常大,区医院此前也尚未开展过这类手术。但去北京大医院看病,面临着挂号难、住院难的问题,家人陪护也多有不便,这也让丁先生感到十分纠结。面对这一难题,执行院长吕扬积极与北医三院沟通。在北医三院总院的大力支持下,由总院专家孙卓然教授带领团队,携带设备,在区医院为丁先生实施手术。

图片7.jpg

为了确保这次手术的成功,两院专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北医三院麻醉科专家韩彬与区医院麻醉科主任康志宇带领麻醉团队密切配合,为全麻手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确保了围手术期的安全;北医三院骨科专家与延庆区医院团队齐心协力,严格把控手术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精准无误,手术十分顺利。术后,丁先生很快就感觉到两侧小腿的麻木症状明显缓解,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让他又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图片8.jpg

望着窗外盛开的玉兰花,丁先生心中满是感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延庆老百姓,他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国顶尖脊柱外科专家的诊疗服务,还能感受到延庆区医院医护人员如亲人般的关爱与照顾。他由衷地希望两院能够继续深入合作,为延庆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与便利,让更多的家庭在健康的守护下,拥抱美好的生活。

【知识链接】

胸椎管狭窄症是指由胸椎椎管内韧带肥厚与骨化、椎间盘硬性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椎管发育性狭窄等病理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因素作用导致胸椎管容积减小、胸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胸椎黄韧带骨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伴纤维环骨化、胸椎椎体后缘骨赘、胸椎椎体后缘离断(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关节突增生等导致的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属于胸椎管狭窄症的范畴。

临床表现为:①一侧或双侧下肢沉、僵、无力、行走不稳,②一侧或双侧下肢广泛性麻木和(或)疼痛,③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④大小便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⑤胸腹部束带感,⑥沿肋间神经分布的胸壁或腹壁放射性疼痛。

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措施包括:(1)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药、营养神经药;(2)物理治疗。绝大多数临床研究显示保守治疗对胸椎管狭窄症无效,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段。

2.手术治疗措施包括:后路整块或分段“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或“漂浮法”脊髓减压术;侧前方入路胸椎间盘切除减压+固定+融合术;后路经关节突胸椎管环形减压+固定+融合术等。

文/骨科 姜佩瑜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两院深度融合】2025年第二季度北医三院对口支援专家到延开展医疗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