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刻守护,远离食源性疾病
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尚俭崇信尽责,同心共护食品安全”。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食品安全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食品安全关乎个人生命,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腹泻性疾病,其中大部分病例可归因于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那我们应该怎样把好食品安全这道关呢?如何预防、识别、处理食源性疾病呢?
什么是食品安全?
一、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企业食品生产许可)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二、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三、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四、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想要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保持清洁:勤洗手、餐具和厨具要清洁、保持厨房环境清洁,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二、生熟分开: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禽、海产品,可能含有危险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制备和存放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周围放置的其他食物。
三、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的危险微生物。研究表明,烹调食物达到70℃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
四、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如果在室温下存放食品,微生物可以迅速繁殖。把温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以使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减慢或停止。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危险微生物在5℃以下仍能生长。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食物原料,包括水和冰,可被危险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污染。在受损和霉变的食物中可能生产有毒化学物质。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有的伴随呕吐、发热,甚至可致休克。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必要时拨打120,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2.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3.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如果无法取得样本,也可保留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文/感染性疾病科 钟燕
上一篇: 【身边榜样】助人之星:孟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