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医院

内网OA | 手机版
正在获取日期...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 正文

医疗动态

手足口病知识介绍

发布时间:2009-04-03 10:11:32
字号:
+-14
浏览次数:

●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 伴咽痛。发热 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 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 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 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诱 导病发,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会 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 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诱 导病发,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会 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 手足口病什么季节最易发生,感染后人多长时间发病?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7.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8.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上一篇: 我院启动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活动

下一篇: 我院开展首例膝关节镜手术

相关文章|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