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延庆区医院卢毅荣获第七届北京优秀医师奖
卢毅,延庆区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2006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曾就职于北京市急救中心,在此期间,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急救知识及技能。2012年,为了能够在临床医学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他放弃了市里优厚的工作条件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作为重症医学专业的医生,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为护佑患者健康与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被北京医师协会授予第七届北京优秀医师奖。
选择医学,用实干创新为“青春”增色
2001年9月,满怀着对医学美好憧憬的卢毅踏入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门,他在第一堂主题教育课中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选择了医学就是选择了责任。”虽然在那个时候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深刻,但这句话却被他牢牢地记在心里。只因为他的老师告诉他,这是成为一名医生的根本,“责任”意味着担当、敬畏、付出与坚守。
卢毅所在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病人以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以及其他脏器衰竭的急危重症为主,这是一个病情危重、复杂、变化迅速的高危科室。身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如果没有过硬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抢救技能、敏捷的反应能力那是根本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随着临床工作时间不断累积,他越来越体会到身为医生的这份责任与能力的重要性!为此,他利用一切工作之余的时间参加各种医学继续教育学习。先后获得了重症医学、机械通气、气管镜、ECMO等等多种资格与资质认证。但这些远远没有达到他对知识的渴求,2017年到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提高临床实践能力;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进行在职研究生学习,增加专业知识储备,他就像一株禾苗,努力把根扎进泥土,汲取大地的力量,向着阳光茁壮成长。
ICU工作中的卢毅
兼顾着工作与学习双重重担的卢毅说:“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医学是又一门充满未知的科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我们既要传承好优秀的医学传统,更要永无止境地不断探索、自我革新,推进医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只有这样医疗诊治水平才能不断突破提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8申请获得“便携式主动加温加湿呼吸过滤器”实用新型专利;2019年申请获得“延庆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连续三年参与危重患者俯卧位通气、床边血液滤过、危重病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等院内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此外,他还在多家核心杂志发表《血清降钙素原对颅脑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颅内出血急性期患者高淀粉酶血症临床分析》、《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分析》等多篇论文。
无悔逆行,用热血奉献谱“青春”赞歌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全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神州大地打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无数英勇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则抗“疫”一线。在接到医院要组建驰援武汉医疗队的通知时,卢毅在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业的医生,他深知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会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以及其他脏器衰竭等一系列危重情况。他也深知面对重症患者抢救医生要承担的风险有多大,但为了医者的这份责任、坚持与担当,他选择成为“逆行者”。
作为科室医疗骨干,卢毅成为第一批支援发热隔离病区的医疗团队工作在延庆区医院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在支援发热隔离病区的日子里,他和战友们需要逐一排查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并留取咽试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除了要接诊发热筛查的门诊患者,卢毅还要负责发热隔离病区留观患者的救治。对于隔离区的病人,发热并不一定危重,但危重患者常常发热。面对隔离区里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患者,卢毅和来自ICU的护理团队相互配合,在发热隔离病区内从零开始构建危重症患者抢救环境、流程,给予患者积极、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使病人在疾病早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不仅如此,卢毅总会第一时间来到病人身边,询问病史、查体,完成诊疗工作的间隙,还会为患者普及新冠肺炎的常识、防病的知识,使他们了解自己当前的病情,放下顾虑,缓解恐惧,配合治疗。
支援发热门诊的卢毅
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护目镜里凝聚起了许多的雾水,影响着视线;脸颊被口罩刺激的又麻又痒,不能用手触碰;鼻梁被口罩压迫的险些出了压疮,疼痛影响着睡眠;连续七小时奋战,中途不能去厕所;为了节约医疗资源,不能喝水;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所有的这些艰辛、辛苦、不易从不曾向人提起过。在卢毅发给妻子的微信中,他这样写道:“身为医生,我问自己:‘卢毅,你怕吗?’我的内心告诉我:‘怕,有用吗?身为一名医生这是我的职责,更何况我是重症医学专业的医生,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定会竭尽所能!当我望着患者充满感激之情的双眼,在那一刻,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无悔的选择!’”
坚定信仰,用初心担当让“青春”闪光
在疫情最为严重时刻,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与保障下,白衣逆行者们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疗工作者的铮铮誓言。智者信仰着真理选择桀骜不驯,勇者渴望超越选择了奋斗不息,善者祈祷和平选择了舍生取义。在那一刻,身边的优秀形象不断的在卢毅眼前闪现,从84岁毅然“逆行”的钟南山院士,73岁奔波在一线的李兰娟院士,57岁与疫情赛跑的张定宇院长,到许许多多义无反顾上前线的奉献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他们的影响下,卢毅暗暗下决心,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做一名优秀的医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2001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他选择成为了医学生;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成为了一名医生;2012年,在选择人生规划时,他选择了服务家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他选择了逆行;现在的他,选择向敬爱的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志愿成为这群有担当的人们中的一员。在他的入党申请书上,遒劲有力的写着“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我要做能够挺身站出来的人,不仅要站的挺,更要站的直!”
2020年4月10日,卢毅同志由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动请缨,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中,并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表现突出,经党组织考验,在抗“疫”一线光荣入党。“我要永远牢记今天的誓言,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用心努力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人民。”卢毅激动地说。
(卢毅在发展党员大会上发言)
(佩戴党员徽章)
(庄严宣誓)
再踏征途 ,用坚守勇敢不负“青春”使命
在发热隔离病区连续奋战1个月后,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卢毅和他的战友们终于可以进行休整。其实,所谓的“休整”就是换一个地方集中休息,调整状态,这依旧是一段继续远离家人的日子。3月9日,卢毅的休整结束,总算可以回家同家人团聚了,可以为妻子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感谢妻子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终于可以陪伴儿子,跟他讲讲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倾诉一下对孩子的想念;终于可以为年迈的双亲奉上一杯热茶,消除父母对儿子的深深牵挂与担忧,但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实现,随着境外疫情形势的不断恶化,北京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中全部为境外输入患者。为了做好首都机场的入境人员管理,有效控制疫情传播,3月10日,卢毅又再次告别家人继续应召征战。凌晨三点的北京,工作站室温12℃,有他白色防护服的忙碌身影;艳阳高照的北京,不能打开空调,车厢内接近30℃,依然是他身着白色防护服的身影......
机场转运工作中的卢毅(左一)
“只争朝夕抗疫情,不负韶华担使命”。无论是在120急救中心工作时的直面各种急速与生死;还是参与2008年奥运会紧急医疗保障时应对的各种突发情况;无论是汶川和玉树地震时的千里驰援,还是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卢毅都勇敢的选择站在第一线,这位年轻的医生用他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以大局为重、大爱为怀的责任担当和道义坚守,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 “疫”中,淬炼青春本色。
上一篇: 延庆区医院开展老年健康周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