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
早期母子分离对儿童心理的伤害
所谓母子分离,其前提是孩子与母亲已经形成“依恋”。一般婴儿从6个月开始出现这种倾向:陌生人抱他就哭,母亲抱他就会立刻不哭;听到母亲的声音就高兴,而一旦母亲要离去他就会哭着要去追。依恋从基础上来说,这是一种动物的本能和基础需要。
(一)母子依恋的建立
婴儿出生后,首先有生理上的需求,即需要有人给他喂奶、为他换尿布、洗澡……。人类还有更高的情感上的需求,即婴儿需要有人对他微笑、说话、抚摸等等。而母亲与孩子密切接触,无微不至地关心照料,使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均得到满足,这时婴儿就会对爱他的人产生信任,从而形成依恋。有了依恋,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在满足、坦然、愉快的基础上去探索外界环境。与母亲形成健康的依恋,对儿童以后的情绪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儿童对母亲健康依恋的形成,是他学习爱别人的基础,婴儿从对母亲的依恋开始,逐步扩大依恋的圈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学习并掌握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所以,儿童对母亲依恋的形成,是儿童一定要完成的最重要的课程。依恋发展的过程,即使儿童向自立发展的过程。
(二)母子分离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儿童与母亲或其他照顾者产生依恋后,一旦分离将使儿童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悲伤、难过和盼望。但儿童早期,母子分离会造成孩子严重的心理挫伤,出现明显的行为反应。小年龄的孩子表现为非常焦虑、哭、要找妈妈。随着分离的继续,则会出现极消沉的情绪,表现出悲哀和绝望式的淡漠。
长期与亲人的分离,会造成孩子依恋的冷化,使之很难产生对他人的深入联系而出现爱情缺乏症。未能受到母亲或亲人养育的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障碍,如遗尿、咬指甲、刻板动作,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反社会行为:打人、咬人、破坏公物等。
(三)影响分离痛苦的的因素
母子分离是否会产生以上反应,还要看孩子的年龄、气质特征、环境等因素。一般在5-6个月以后的婴儿才开始对分离产生反应,12-18个月达到高峰,而4岁以上的孩子反应就不会那么明显了。从气质特点看,愈是活泼、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分离痛苦的时间愈短,反之则分离痛苦的时间长。如果母子分离时,还有其他亲人照顾他,孩子情绪的紊乱和痛苦可以减轻许多。如果伴随分离,还出现一个陌生环境(如入托儿所、因病住医院),对孩子是一个很重的心理压抑和打击。
因此,只要有可能,母亲应尽可能长地亲自带养自己的孩子,避免他过早地经受分离痛苦。对那些胆小、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差的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上一篇: 与孩子玩的学问
下一篇: 解读儿童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