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 第12期

磁共振成像检查

磁共振成像(简称MRI),即我们通常所说核磁,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

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由于其是利用自身体内质子弛豫释放能量成像,彻底摆脱了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又因参数多,信息量大,可多方位成像,以及对软组织有高分辨力等突出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对有些病变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磁共振检查适应症

磁共振检查能够有效的显示体内结构,因为磁共振成像是直接反映人体内水分子中质子的周围环境状态和分子结构中的位置,这就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生化病理状态和信息,从而可以对人体内的水肿、感染、炎症、变性等后来形成的形态学上的变化之前进行早期的诊断,或超早期诊断,部分疾病还能够在分子水平显示其功能,因此严格说来各种器质性病变均适合磁共振检查。

但因磁共振成像速度虽有很大提高但仍较慢,因此部分急危重症患者不适合做磁共振检查,另外体内含铁磁性物质人员不能进入到磁共振空间内,以及磁共振成像对钙化灶、气体、细小结石不敏感,所以MRI检查仍有一定限制。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