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优质服务】延庆区医院疼痛诊疗中心为您解开“缠腰龙”的顽固枷锁
78岁的陈爷爷(化名)最近经历了一场噩梦。半年前左侧胸背部突发带状疱疹,而疱疹结痂脱落后,剧烈的疼痛却持续折磨着他,“太痛苦了,持续性灼烧样疼痛,衣服碰一下就像刀割一样,晚上都不能盖被子”。这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人,一度因疼痛整夜无法入睡,止痛药的副作用更让他食欲全无。剧烈的疼痛以及伴随而来的睡眠障碍、情绪低落让陈爷爷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经人介绍陈爷爷来到延庆区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就诊,被确诊为“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疼痛评分高达9分(满分10分)。很快,疼痛诊疗中心医生对陈爷爷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为其实施了精准的微创介入治疗。在影像引导及电生理测试下,医生精准找到受损神经,通过射频针传递可控电压和温度,调节神经功能,阻断疼痛信号传递。术后疼痛评分降至3分,食欲、睡眠得到改善。“现在基本不疼了,穿衣服、睡觉都不怕了,终于能抱孙子了!早知道有这么好的技术,不该忍这么久……”治疗后的陈爷爷高兴的说。
知识链接
PART01什么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俗称“缠腰龙”,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病毒侵入脊神经或脑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并引发剧烈的疾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在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持续时间≥1个月的疼痛,是HZ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严重的间断性或持续性的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同时易导致焦虑、抑郁并显著影响睡眠质量,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其特点包括:
1.剧烈疼痛:灼烧、电击、刀割样痛,轻轻触碰即可诱发(痛觉超敏)。
2.长期折磨:每3位带状疱疹患者就有1人发展为后遗神经痛,30%患者疼痛持续1年,部分长达数年。
3.生活质量差: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甚至丧失自理能力。
4.临床难题:发病机制涉及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病毒可能侵犯至背根神经节及脊髓水平,中枢神经系统重塑,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PART02 为什么疱疹好了还疼?
1.病毒潜伏攻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破坏神经“绝缘层”。
2.病毒残留伤害:病毒损伤神经纤维,导致"错误疼痛信号"持续传递。
3.神经敏化与痛觉记忆:即使病毒清除,受损神经仍持续放电。
PART03什么样的人容易患PHN?
1.年龄:年龄大于50岁,PHN风险显著升高,60岁以上风险达 60%,70 岁及以上者则可达75%。
2.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免疫抑制、肿瘤患者等。
3.眼部受累、重度急性期疼痛以及重度皮损者。
PART04如何远离这“不死的癌症”?
预防胜于治疗:远离PHN的关键!
1.疫苗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50岁人群有效性超90%;接种建议:即使曾患带状疱疹仍需接种(防复发)。
2.早期识别与干预:警惕症状,单侧皮疹+疼痛,尽早就诊。
3.避免误区:
✘ “忍一忍就好” → ✔ 72小时内抗病毒治疗最关键
✘ “皮疹好了就不管” → ✔ 疼痛持续需及时疼痛专科评估
4.免疫力管理: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合并高危因素者,提高警惕。
PART05得了带状疱疹后,该如何应对?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治疗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1.急性期:尽早干预,积极控制急性带状疱疹。
(1)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发病72小时内用药,足量足疗程;
(2)镇痛药:NSAIDs、弱阿片、强阿片类;
(3)抗抑郁药和镇静药(缓解疼痛,减轻抑郁)如三环类、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4)神经阻滞:管理急性期疼痛,打断疼痛恶性循环,预防PHN的利器,局部浸润、躯体神经和交感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等;
(5)心理干预:有助于伴有严重焦虑和恐惧患者的恢复,对免疫反应产生积极影响;
(6)其他:经皮神经电刺激、中医治疗。
PART06难治性PHN,疼痛诊疗中心帮您忙
一旦不幸罹患PHN,传统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有限,且伴随明显副作用。疼痛门诊针对PHN的发病机制(外周及中枢敏化、神经炎症等),发展出一套“阶梯化、精准化”的治疗体系,以下是专攻PHN的“核心利器”:
1.神经根/交感神经阻滞——打断“疼痛恶性循环”
PHN本质是神经系统受损,持续性疼痛传入让神经处于应激状态,释放大量代谢产物,引起循环障碍,进而加重神经损害。神经阻滞改善局部血供、减轻神经炎症,打破“疼痛-神经损伤-更痛”的恶性循环,让神经得到“休息”,促进神经修复。
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精准调控的“神经修复术”
在影像学引导下,将射频针精准穿刺至病变的背根神经节(疼痛信号传导的关键枢纽),不破坏神经结构,保留正常感觉的同时,通过低温脉冲能量调节神经功能,抑制异常放电。
3.射频热凝——选择性消融痛觉神经
通过温控消融,使病变引起的过敏神经末梢失活,阻断神经的上行传导,降低中枢神经疼痛的兴奋性。
4.脊髓电刺激(SCS)——疑难疼痛的“终极武器”
微创、可逆的神经调控技术,在脊髓硬膜外植入电极,释放微电流,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从而缓解慢性难治性神经痛。
PHN并非“无药可医”,早评估、早分层、早干预是治疗关键!延庆区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团队以患者为中心,坚持“精准诊疗+舒适医疗”理念,发挥多学科协作,个性化服务,持续技术创新让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
文/疼痛中心 卢松波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