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小身躯 大力量 ——美小护们的抗“疫”故事
6月上旬,北京新冠疫情出现反弹,随之进入了新的高发期,全市防控等级也再次全面提升。为了防止疫情蔓延、为了取得抗击“新冠”的决定性胜利,区医院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圆满完成院内及院外的核酸采集任务,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神经外科护士——王曦冉
2015年参加工作的王曦冉,一个懂事理负责任的女孩,在家里帮助父母照顾上学的妹妹,在单位协助护士长认真完成临床工作。从“新冠”疫情爆发至今,每当医院需要组建支援队伍时,她都积极报名,踊跃参加。5月中旬,医院开展核酸采集工作,她被抽调到核酸采集处完成标本采集工作,直到6月初才回到临床一线。可随着北京再次出现疫情,核酸采集处急需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刚下夜班的她二话不说又一次主动请缨,重新投入抗击“新冠”战斗中。
为做好疫情防控,加大了核酸检测范围,“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核酸标本采集任务越来越繁重。由于人员数量较多,等待时间相对延长,有个别采集者不能理解,出现烦躁情绪。她一边细心工作一边还要进行耐心解释。可是,又有谁知道包裹在防护服里、体重不足100斤的她,也在忍受着心里、生理上的煎熬。由于防护服穿着过程复杂、程序较多,穿脱时间很长而且一次性使用,为了不耽误时间,节约医疗物资,在工作期间每一个人都不过多喝水,不上卫生间,她和伙伴们每天加班加点完成近千余份标本采集工作。
手术室护士——杨茜
杨茜,一名有着15年丰富手术室、麻醉护理工作经验的麻醉护士。在同事眼中,虽然体型很瘦的她干起活来却从不含糊,带着一股“利索劲儿”。平日里她工作态度积极,责任心强,对患者关怀备至,常常得到患者及同事们的夸赞,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劳动模范。
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防控工作,主动报名支援核酸采集工作。6月25日下午6时,她接到护理部通知,需要抽调护理人员支援海淀进行三天的核酸采集工作,刚下夜班的她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众所周知,标本采集是一项高风险工作,在采集的过程中,采集者要承担巨大的被感染风险。但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国有战,召必至。
6月26日早晨6:30,医疗队伍从延庆出发。到达采集点后,大家顾不上休息便立即投入采集工作。由于天气炎热又是在户外,刚刚穿上防护服的一瞬间就已经出了很多汗。再加上时间长,防护服又密不透气,全身都像水洗了一样。就这样,大家在烈日下连续工作到16:00。高强度的工作让每一个人都疲惫不堪,脱下防护服后,刷手衣已经全部被汗水浸透,每个人脸上也被压出了一道道深深地痕迹。由于频繁的使用消毒液,每天还要持续带一天的手套,她的双手出现大面积的脱皮现象。杨茜和她的同事们连续奋战三天共完成了4800多人次的核酸采集工作。
神经外科护士长——王娜
王娜,神经外科年轻的护士长。在出色的完成科室管理工作之余,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核酸采集任务。说起第一次参加外出采集,王娜的内心是有些紧张的,生怕自己的操作不流畅给团队拖后腿。
她说:“第一次外出采集,我们都很紧张,相互之间不断地熟悉操作流程,下车准备好用物都没有再多说一句话,马上就进入战斗状态。抓紧时间穿好防护服,相互检查是否符合要求,一套装备穿下来,虽然是阴雨天,却也已经开始出汗了。”
随着采集工作的正式开始,王娜和队友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工作中,一人负责咽拭子采集操作,一人配合。随着采集工作不断推进,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使得每一个人的汗水都顺着脊背往下流,头皮上像有虫子在爬,真想狠狠地抓上几把。同时,由于是“四合一”混采,戴着橡胶手套条码粘贴很困难,再加上阴雨天使得条码受潮也增加了难度,让人恨不得摘下手套来操作,但是为了防护安全,必须忍耐、忍耐、再忍耐,这些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真的是一场考验!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家不但顺利完成我区核酸采集任务,还利用端午节的休息时间支援丰台、海淀。工作中,大家严谨认真;休息时,大家乐观开朗,有的小伙伴还给采集组取了个可爱又霸气的名字----“排雷”小分队。
除了她们,“排雷”小分队里还有很多白衣天使不分昼夜的奋战在抗疫一线。自6月11日到现在,全院有150余名护士参与核酸标本采集,共采集标本2.5万余人次。就是这样一群让人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们,用她们娇小的身躯、瘦弱的肩膀扛起医者的职责,面对“新冠”疫情毫不畏惧,蕴藏迸发着巨大的能量,为抗击疫情奉献着自己的力量!